为迎接杭州亚(残)运会,我市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行动计划(2020—2022 年)》,市城管局牵头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对四个社区的问卷调研发现,无障碍环境改善还存在一些不足,特提出建议。
一、无障碍环境改善面临的问题
1.建设无障碍环境的民众意识薄弱
调研显示,22.81%的市民未听说过社区的无障碍设施;仅 7.02%知道缘石坡道,12.28%知道无障碍过街天桥、地道。表明市民对此认知欠缺,甚至认为是额外照顾、利用率不高、挤占资源等,对无障碍环境、残健同行理念理解不够。
2.建设无障碍环境的要求执行不足
调研显示,28.07%的居民认为对盲道的管理方面应加强管理执法。虽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法律法规,但目前在管理中仍尚未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必行,17.54%认为法规形同虚设,效果不佳。如存在较多盲道设计不合理、突然中断、违规占用等情况。
3.建设无障碍环境的系统性和实用性不够
调研显示,78.95%的市民很少看到有人使用无障碍设施。 45.35%认为残疾人存在乘坐公交地铁不便,35.09%认为存在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无法使用,29.82%存在设施被破坏、占用或根本没有。这反映出无障碍设施实用性不足,如有盲道但无法正常使用、有无障碍厕所但未启用等问题。无障碍设施虽有,但公众了解不足,且标识不够清晰。
二、持续推进改善无障碍环境的几点建议
1.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和知识教育
一是用好各类课堂,发挥助残组织作用,开展宣传,帮助公众理解理念并掌握助残知识。二是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如巡查并上报无障碍设施情况),使市民在参与中理解“残健同行”理念。
2.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强化综合组织协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无障碍设施管理动态数据库,加强对市政道路、公共设施巡查力度,对侵占损毁无障碍设施进行处罚。在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等过程中邀请残疾人代表参加,使城市无障碍建设更加精细化、人性化、实用化。
3.推进信息技术发展中的无障碍建设
信息技术为健全人带来便利,但往往将视障人士拒之门外。建议在政府和公共部门(如医院等)提供的基础信息服务中,率先实现信息无障碍(如手机常用程序),可考虑采购时将信息无障碍要求列入标准,还可考虑配备智能出行系统,让信息更易得、办事更便利。
希望借亚残运会契机,以无障碍环境改善扫除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障碍”,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个人情况介绍:
薛大伟,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常委、民革学校总支主委、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