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动态

联系我们

联系人:谢老师、童老师

电话:0571-28868703、28860711

邮箱:tzb@hznu.edu.cn

统战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统战动态 > 统战动态

【聚焦杭州两会】朱炜——关于高度重视疫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止非正常死亡的建议

来源 : 党委统战部     作者 : 统战部     时间 : 2023-02-22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诊疗中心共接诊儿童青少年患者32000余人次。患重症精神疾病的比例没有太大增加,但门诊中疾病前期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加了,不少孩子有自伤、自残等行为。特别是2023年春季开学期间,全市发生的中小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非正常死亡现象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特别是疫情三年以来,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上升加快,因心理健康出问题引发的非正常死亡来得早、来得多,年龄呈低龄化趋势(2023年春季开学期间主要集中在小学高段和初中一二年级)。一个孩子的背后往往关系着一个家庭的稳定,关系着学校、社会的安全稳定,因此,这一问题不仅是个公共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稳定问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因素:

一、疫情的次生影响。比起疫情带来的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层面的影响是一场更隐蔽、也更持久的“次生灾害”。据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教授2021年11月对全国30多万中小学生的调查,经历三年疫情,大部分孩子出现“四无”的状态:学习没动力、对真实世界没兴趣、社交无能力、以及对生命价值无感受。青少年的焦虑、抑郁情绪失控以及自杀的现象都呈现上升趋势。杭州市教育系统的调查也显示三年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总量上升,高危学生从2018年的1381人直接翻倍到2022年的2386人。

二、家庭亲子关系矛盾。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彦平在2020年和2022年对上海1621名上海中小学生家长的调查,2020年初,疫情亲子关系不和谐(情绪对立、言语冲突、身体冲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并不明显,但在2022年4月上海这波疫情,让数据直接翻倍,家庭亲子不和谐的比例超过9%。截止2022年杭州市发生的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事发前家庭亲子矛盾恶化的占53.6%,占比最大。

三、手机网络的负面影响。疫情期间的网课、居家隔离等使许多孩子接触手机网络的机会和时间大大增加,加上上网门槛低,自媒体泛滥,家长上班缺乏监管,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虚拟性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人际交往等产生负面影响。手机的不当使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缺乏,也导致同伴沟通的障碍和缺失,进一步加剧学生心理问题。

四、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的不足。目前中小学存在心理医生配备不足、无编制等问题,有生命健康教育课程课时,但存在教育方法单一、流于形式、被其他课程挤占或不足开课等情况。学生本就学业负担重、压力大,疫情一定程度上加重这种压力,学校生命健康教育的不足没有起到关键时刻心理支撑的作用。

对此,我们建议

一、对于疫情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次生影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调查和筛查,及时掌握第一手数据。

二、切实落实中小学生减负政策。鉴于减负至少是省级层面解决的事项,建议积极向省级教育部门建议出台具体减负清单,加强督查力度,真正见到减负效果。

三、加强家校联动,畅通明确的家校联动渠道,强化“家庭功能”,让家成为真正的避风港。重点关注筛查中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家庭,必要情况下开设家长学校,给予专业的干预与指导。

四、加强学校开展生命健康教育的刚性约束。在师资配备、课程课时保证、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明确标准和刚性要求,在政策上加大投入,给与明确支持。在同学之间开展“阳光伙伴”计划,促进学生交流,互帮互助,引导学生积极看待自己和他人,激发内生的支撑力。

朱炜

朱炜,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市委会常委、民进学校基层委员会主委、杭州师范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副教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