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大流行以来,浙江乃至全国公立医院的就诊人数大幅提高,呈现过饱和状态。从2018年至今,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出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指导意见》、《“十四五”国民健康管理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互联网医院发展,推广健康咨询、在线问诊、远程会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民众就近得到更好医疗服务。以上文件均明确了积极的政策导向,规范、引领互联网医院的发展。
2019年5月浙江省成为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结合我省特色,“数字健康”在政府治理、深化医改、改善服务和发展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在医疗健康领域“数字赋能”发展前景广阔,《浙江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提出“互联网+”、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数据显示,全国互联网医院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2022年超1700家;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统计,所有市属医院均已加入浙江省互联网医院平台,共有近2000余位医生入驻。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发展迅速,作为新兴形式的互联网医院是传统线下就诊的重要补充形式,但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如下问题:
一、医疗资源紧缺和不平衡。
虽有线下线上就诊形式,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区域资源分布不平衡,大量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中城市,郊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比较短缺,知晓率低;二是医疗机构之间实力悬殊,大型三级医院集中了优秀的医疗人才,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的住房病房,但线上沟通时间少,大多数的中小医疗机构既缺人又缺物,医疗服务能力较低,有线上服务时间,但存在服务内涵不足现状。
二、沟通时间成本价值无法体现,且存在监管漏洞。
截至2021年底,全国医师数量已达到428.7万人,千人口医师数达到3.04人,大型三甲医院医生工作时间长,患者就诊后或出院后与医生沟通交流方式多数为微信、电话沟通,耗费医生大量休息时间且医生诊后服务价值无法体现,在私人信息沟通形式上存在监管漏洞。
三、医保支付无法全覆盖。
目前存在患者院互联网咨询,必要的检查还是需要线下操作完成,耗时、成本增加、有些互联网医院能实现的项目无法医保付费,功能无法打通,如医技检查和远程会诊、远程诊断等服务项目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各医院对接存在相对滞后,支付、预约检查功能无法同步等问题。
四、市场导向性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公立医院导向的互联网医院在制度、体系、灵活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实体是互联网公司,且深耕市场多年,有大量的消费主体,第三方互联网医疗平台商业模式从为单一的To C端模式,逐渐摸索出To C端和To B端结合,但互联网公司存在与复杂、严谨的线下医疗业务接轨问题,公立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医院存在线下诊疗为主、就诊人数多、疾病严重程度重、新兴互联网医疗经验缺乏、管理模式相对滞后、配送依赖第三方、院前检查、检验无法及时同步等问题,成熟的线下医疗业务延伸到线上困难。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与公立医院导向的互联网医院存在行业的模式配比不健康,复诊配药占较大比例,医疗服务付费无法大面积推广。缺少明确的互联网医院服务项目、诊疗范围,使公立实体医院为基础的互联网医院发展受到困惑,对进一步发展往往处于观望状态。
为此,建议如下:
一、推进公立医院互联网团队咨询模式。
发掘公立医院自身学科优势,推进特色科室以团队形式入驻互联网医院,借鉴分级诊疗模式:初步问诊及评估团队医生完成,初步诊疗意见由专家最终给出医院和方向。多学科团队联合,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药学联合诊疗模式,发挥传统医院三级医生诊疗模式,通过医疗问诊、患者服务、院外健康管理,形成健康全过程、全生命全周期服务。
二、大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咨询服务的全方位应用。
线上图文咨询、电话咨询、视频咨询等沟通服务有助于体现公立医院医生服务价值及沟通信息有医疗及法律保障。以北京为例,一方面相关监督部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另一方面医患沟通过程的图片文字资料参照医疗文书管理,有助于帮助医生消除医患矛盾隐患,便于医生的医疗意见有法律保障。
三、加快形成互联网咨询、院前检查开具、诊前检查、诊间诊断、院后互联网管理及服务等闭环管理模式。
医技检查、检验等项目列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接口对接、支付、预约等功能一站式实现,各医院建设的互联网医院可无缝衔接移动医保支付平台,打通互联网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深化公立医院导向的互联网医院,进一步开展院外优质的数字医疗服务付费模式。
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能,线下医疗服务充分向线上延伸,目前我省互联网医院多数加入省互联网平台,信息归口渠道相对统一,便于数据分析,数据管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进一步释放。建议进一步深化院外咨询付费服务。目前有较为成熟的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多数为第三方平台,可以利用成熟的第三方平台——To B——To C商业模式,变为公立医院自身的忠实用户流量池,打造医生或医疗机构的独立IP,目前服务付费形式主要有问诊付费、内容付费、服务包付费等,可与第三方合作,形成互联网医疗服务的深度闭环。
公立医院为导向的互联网医院通过自身转型,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得以提升,打通患者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利用信息技术、以智慧医院建设为主线,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深化数字赋能内涵,一方面要提升医疗数据、医疗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发挥浙江数字经济优势,引进人工智能、健康管理闭环服务等技术提高服务效能、助力医疗服务智慧化。
朱春莹,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学校基层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主治医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