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国内人才激烈竞争的形势,根据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建议进一步强化人才服务措施,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出实招、求实效,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高层次人才对杭州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效地吸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力争做到“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带起一个人才群体、发展一门学科或技术、振兴一个产业”,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人才队伍的发展,为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1.健全人才引留政策。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资金保障、住房购租、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家属就业等方面明确一系列优惠待遇,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地位,优秀人才优厚待遇”的人才价值导向。特别是要优化现有人才分类标准和机制,统筹协调省市人才评定标准,确保杭州市人才认定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2.持续涵养聚才的人才发展生态。加快市属高校“双一流”建设的突破,整合、集中有限的力量和资源,优先发展部分学科领域,吸引世界名校到我市合作办学,吸引优秀的老师和留学生。完善成果转化和风投机制,探索“开放式高校”“开放式企业”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跨界衔接、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新兴行业的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的交易平台。及时、全面落实好人才引进各项优惠政策,塑造一批富有创新创业活力的人才集聚区,形成“群雁齐飞”态势,全面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3.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将人才引进与招商引资相衔接,抓住国内外客商来我市投资的有利时机,鼓励他们选派优秀人才来杭工作。加强与部分国家级和区域性人才市场以及一些大城市猎头公司的联系,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随时帮助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创业环境,让他们用切身感受现身说法,宣传影响和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杭州创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和树立一批人才典型,每年召开一次人才表彰大会,对为杭州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及人才工作者和集体给予精神和优厚的物质双重奖励,大力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全方位提高人才待遇,对为杭州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在以往为他们提供优惠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和学习待遇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例如可邀请他们参加我市的重大活动和会议,让他们及时了解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参与市里的一些重大决策咨询,提升他们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5.完善人才信息网络交流平台。建立组织、人社、科技、经贸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各区、街道、开发区密切配合、全市企业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的人才服务网络,畅通市人社部门与全市企业的联系渠道,为全市各项人才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组织保障。建立动态掌握人才总量及需求制度,在人才服务网络良好运行的基础上,对人才实行动态、分类管理,做到随时、准确掌握全市人才状况。丰富高层次人才的学习、交流活动,通过建设人才活动中心、人才之家、人才咖啡吧、茶吧、人才沙龙等多种形式,为我市高层次人才提供长期、稳定、环境设施一流的学习和交流场所,促进高层次人才活动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李勇进,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省委会委员、市委员会副主委、杭师大基层委员会主委、杭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