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等一系列重要的规划和政策文件,提出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平台互联、数据互通,促进心理健康、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完善心理预警干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仅在校园内闭环管理,其医疗就诊及诊治情况、康复过程受到种种限制,经过前期调研,多方了解情况,存在如下问题:
一、在校中小学生存在学习、情绪、个性等心理健康问题。
2023年提案委员及团队成员对我市5000余人次的中小学及三甲医院心理科进行调研发现,小学1-3年级学生以学习障碍、性格缺陷、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障碍等问题为主,小学4年级-初中3年级以学习焦虑为度最为突出,与国家层面数据基本一致。调研结果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呈现出学习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等不同维度情绪及行为问题。医院青少年心理门诊也存在就诊人数多,情绪问题较重等现状,80%以上就诊青少年在不同程度呈现睡眠、焦虑、抑郁等问题。结合该医院近三年数据,青少年就诊人次增幅占比8%。但上述数据存在仅在系统内流转,缺乏学校、医院、家长之间沟通协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无法有效延伸到学校、医院、家庭等场所。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同部门缺乏协作、力量分散且同质重复,缺乏顶层设计和协同联动。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阵地,心理专业人员人数少且力量薄弱,而医院作为专业医疗心理服务机构无法参与有心理问题中小学生的识别、预警、治疗、跟踪、康复等各个环节。存在工作和信息上的断层,学校、综合医院心理科或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工作链接。
三、联动机制不到位,危机识别干预能力有待提升。
目前,杭州市中小学心理危机状况主要依靠每年1次心理危机筛查、班主任等教师日常观察、专兼职心理教师辅导等方式检出,但由于个体心理问题存在差异性,部分学生有意识回避;部分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见或错误认识,导致青少年心理需求无法及时转换成求助,造成当前学生心理危机状态判别准确率低、主动识别困难等不足,与学生心理问题整体发生率存在巨大差异。同时,调研中发现,学生心理筛查报告仅有纸笔记录,干预方案策略单一、可操作性有待完善,现有心理健康筛查结果无法得到有效延展,青少年心理问题追踪情况不明确。同时医院、学校发现有问题的青少年,无法双向沟通协商,存在信息脱轨,学校、医院、家庭三方信息无法联动。因此,在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动态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大的信息壁垒。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将医院心理服务引进到医院,形成紧密的校-医-家合作模式。
建立从筛查、预警、干预追踪的全流程提质、提速的干预模式,建立多部门、多主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联动机制,统筹学校、家庭、医院、社区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部门联动、医教结合、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化服务体系。学校要做好前端心理健康教育、科普、发现和一般性干预;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做好后端心理问题诊断、治疗及系统性康复;深入开展“家长课堂”、“家长学校”,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作用;教育部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服务通道,畅通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做到科学预防,精准治疗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联动育人格局,优化社会、家庭、学校、卫生机构联动的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
二、打造校内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组建教师、医生、心理咨询师、协同育人支持队伍。
建议在政府购买、资金支持、畅通工作渠道等方面对专业力量强、社会声誉好、热心公益事业的互联网+心理医疗服务团队予以支持。在校内开设咨询门诊,实施哪里出问题、在哪里解决的属地化干预策略,面向学生、教师和中小学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并实施全过程监管。助力心理问题的识别、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等闭环。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供给,打通医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浙江省已相继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学校、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联动机制。当前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主要承接单位为:文明办、网信、教育、卫建、公安、民政、司法、行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均不同层面提供心理健康、宣传等服务。在前期基础上,加大引进心理专业、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增加专业人才供给,加大教师、精神科医生等层面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因此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科学有效供给,让教育、卫健等部门合作形成合力,能在校内实施较为专业的心理诊疗,存进学校教育德育工作与医疗健康形成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闭环培育。加大力度精细化对接,加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打通“最后一公里”障碍,凝聚“一盘棋”力量推进工作质效。
朱春莹,第十二届杭州市政协委员、民进学校基层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