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2024“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爱国”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家国情怀”座谈会暨政协委员议政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举办。活动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杭州市社科联(院)、杭州师范大学主办,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杭州市政协社科、新闻出版及对外友好界别组委员工作室承办,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杭报集团城报社协办。
活动旨在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进一步探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新时代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建设。
研讨组一行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参观调研了杭州师范大学校史馆,详细了解了杭州师范大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情况。百年学脉,绵延勃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所以师范教育为传统、文理并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秉承“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弘扬“包容开放、学与俱进、追求卓越”的师大精神,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才。
会上,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政致辞。政协委员、高校专家教授、教育工作者、学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厚植爱党爱国家国情怀”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实践经验、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林航基于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专业的内容特点,阐述了历史与思政如何有效实现学科课程的融合衔接。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构建“4—4—5”思政体系,即历史认知、思政教育、师范技能、人文素养四个维度,课堂讲授、实践教学、社团活动、网络平台四个环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核心素养,实现思政教育的全面覆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复硕师范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政能力。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李洪波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践路径”主题进行了相关探讨。他指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应正确把握“学段特色”与“学段间衔接”,从多个维度出发,实施“四个一体化”策略,即教育理念一体化、队伍建设一体化、研修备课一体化和考核评价一体化;跟踪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五入动向,深化育人实践;锚定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六通趋向,统筹推进一体化建设;构建“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学术共同体”,以“十个一”助力思政课品牌化。
富阳区春江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陈伟作为一名扎根乡村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学校系列“大思政”教育的工作经验。春江中心小学坚持高位推进,以“立生德育”为抓手,立体打造“1+N”学校大思政德育品牌体系,全方位打造特色课程。聚焦课程建设,通过课程体系、主题教育、联合教研、家庭教育巩固学科育人“主阵地”。强化师资队伍,锻造思政育人“主力军”,立足富阳区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特有基因,挖掘特色资源,构筑实践育人“大平台”。学校将一体化建设内容放在精品思政课程开发上,围绕“习近平教育学生成长金句”,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新尝试。
萧山区临浦镇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中学政治教师赵浩栋带来了“构建大思政‘越美’课堂新常态的实践研究”的主题分享。“越美”课堂既包括全学科的学科课堂,又包括发展个性的拓展选修课堂,也包括全程育人的活动实践课堂,使得学校的各类思政教育课有机统整起来,建立了立体的多元的模型,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模型。“越美”课堂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落实到临浦镇中学生新时代追梦的征程之中,进一步发挥各类人群、各类课堂的育人优势,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和提质。
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级研究生苗誉文围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分享了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学生培育爱党爱国家国情怀的积极意义、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学生的使命与责任。她认为,系统化的学习深化了爱国情怀的认知,同时要实践锻炼,增强爱国情怀的体验,形成资源共享,拓宽爱国情怀的视野。作为未来的思政教师,应在挑战中成长,在成长中担当:深化理论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传承与创新,推动思政课发展;践行爱国精神,贡献青春力量;持开放包容,拓展国际视野。
随后,市政协社科、新闻出版及对外友好界别组委员工作室委员展开互动交流,各自发表自己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见解看法。
市社科联(院)党组书记、主席(院长)周国如指出,将委员工作室与2024“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系列活动相结合是一次创新尝试,今后的社科工作要继续用好委员工作室,发挥好界别委员参政议政的作用,实现成果转换。同时要持续擦亮“我们的价值观”主题词活动品牌,通过研讨交流、媒体刊登等多种形式展现社科研究成果。
交流环节过后,市政协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卢晓用三个“好”、三个“多”总结概括了对杭州社科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卢晓认为,此次活动主题选得好,研讨会围绕立德树人的主题开展,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度一致;协商氛围好,交流议政的人员来自不同群体行业,实践经验丰富,成果更加多元;议政议得好,交流议政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实践研究的丰富成果。他表示,杭州作为先行者,委员工作室、委员会客厅的阵地建设也十分完善,要进一步为其后续开展更多类型的活动提供支持、做好保障,发挥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作用。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E-mail:tzb@hznu.edu.cn 电话:0571-28868703
版权所有:杭州师范大学党委统战部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官方微信